时至今,对他而言,皇帝已经不仅仅是皇帝了,他就忍不住多劝了几遍。 他也知道江山易改,本难移,不过他劝一遍没用,多劝几遍,也许皇帝就改了呢。 两人各怀心思,脑中想着不同的事,不过他们的身体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似的,紧紧挨在了一起,毫无间隙。 耳鬓厮磨了半晌,景骊缓过了劲,才唤人送热水进来洗漱。 因为时辰已经不早了,再加上明他还要早起,况且闹了这么久他真的累了,再次回到榻上后,他没有多说什么,搂着卫衍,倒头歇息了。 一夜无话,很快到了第二。 这一,皇帝有早朝,五更未到就要起来了。 如今正是末初夏时节,天亮得极早,卫衍很早就醒了,他怕动来动去闹醒了皇帝,醒来了也没有动弹,只眯着眼睛在那里养神。毕竟皇帝昨夜这么胡闹,怎么可能不累,此时能多睡一会儿也是好的。 皇帝按时醒来了,卫衍也跟着他起来了。 景骊担心卫衍起得太早了,身体会受不住,说了他一句,见他不听,又见昨夜嘴里嚷嚷着他不行了他不要了的人,睡足了觉,神气还不错,心知卫衍的那些不行不要,八成都是想要哄得他罢手的虚言,也就由着他去了。 等到卫衍穿戴整齐了,景骊从放在案几上的盒子里,取出了湛卢,亲手系在了卫衍的带上。 “以后就用这柄剑了,不许再碰其他的剑,否则……哼哼……”否则什么,景骊没有说下去,只留下“哼哼”两字,让卫衍自行体会他的言下之意。 “臣知道了。” 卫衍因为这剑,昨夜被皇帝捉住了由头,好好收拾了一顿,此时肯定不敢再说让皇帝不悦的话了,只能由着皇帝去了。 可见,他俩不是所有的事都不存在心有灵犀,有时候还是相当有默契的。 卫衍送走了皇帝,拿着新到手的剑,做起了早课,尽快悉它的手。兵器犹如情人,越悉对方的身体,使用起来越得心应手。 子就在卫衍悉湛卢的过程中,在卫衍和皇帝时而和和美美,时而你闹我、我闹你中,飞快地过去了。 他俩的子过得有滋有味,其他人,也有他们各自的事要心。 谢萌总领了清丈厘田事务后,为了回报齐远恒联络了许多士子来帮忙的人情,从他自己手里可以动用的钱粮中拨出了一部分,帮齐远恒把他的那一摊有关农桑的设想,从一开始的三个村庄,直接铺设到了整个康平县境。 到了秋收时,康平县内的农田,或多或少都有了增收,多的有三成,少的也有半成左右。 粮食收完了以后,齐远恒等人将所有的情况全部汇总起来,分析了一下增收有多有少的原因,发现多的人家,都是严格按照他们说的来开沟、积肥、灌溉、排水,而有些人家,有听没有懂,或者听懂了也不愿照着做,随便做做糊他们,所以增收不多。 如今的田地,亩产一般在二三石左右,因田地有好坏,粮食的产量也有所不同。 一石为十斗,每亩大概多收了半斗到三斗左右,别看区区几斗粮食,对于农户而言,在万物发的季节,一斗粮食混些野菜,足够成年人吃一旬了。粮食收多了,可以养活的丁口就多了,人多了,国库的赋税也会相应增加。 得到了这份实证后,齐远恒向皇帝上了一份建言,恳求皇帝向全天下推广这些有利农桑的措施。 过了几,景骊就收到了齐远恒的上书。 齐远恒的这些措施,共分四步走。 第一步,就是整理田间的沟渠,这是最费力的地方。 公共的沟渠该放在哪里,每户各自的田头该怎么进水灌溉,怎么排水出去,这些都需要懂行的人来规划设计。规划完了,还要有人监工,更需要农户们出力去完成这些工程。 幸好这次丈量田亩的时候,跟着清丈队伍分头行动的士子们,经过实地考察,已经在鱼鳞册上把这些沟渠该开在何处,各处如何灌溉排水都注明了,现在就等着人去完成。 这是一项大费周章的民生实事工程,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,但是真的完成了,却是可以得利数十年的大好事。 农户们得了利,朝廷最终也会得利。 第二步,则是教导农户们用各种方法积肥。 农户们用来肥田的肥料,有许多种,人或者牲畜的五谷轮回之物,就是农户们经常使用的肥料。 肥水不外人田这句俗语,就是因为这一现象而诞生的。在城镇中,也有人专门收集肥料,转卖给农户们,就是一笔不小的出息。这行看似上不了台面,其实许多地方,需要争来斗去,才能抢到这门生意。 除了人的五谷轮回之物,有些农户会在家里养头猪,时不时地往猪栏里填些干草,等到猪出栏的时候,这的一栏就是上好的肥料。 不想养猪的,也可以养别的牲畜。 没钱养牲畜的,就让孩子们有空了去道上捡,不管是牛、马,还是驴的轮回之物,都可以用来肥田,只要捡回来堆到自家田里,到了秋就能多收一些粮食。 当然,挖河底的淤泥给田地施肥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。经常组织人挖河里的淤泥,既可以保持河道的畅通,不虞多雨时节泛滥成灾,也让田地多了许多养分。ciJumI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