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厢诸臣遂反应过来,这是变着法不肯纳新人。西北道诸家主自是要提出异议,然如今的首领陇西季家却默声摇头。 当他们行刺裴氏未成,人手尽被灭,显然御座上的人是知晓一切的。如今没有撕破脸面,乃是君臣相掣,维持着无形平衡。 且裴氏虽未死在他们手中,却到底在遇刺当病故,算是达到了他们的目的。若是这厢再连番进,难免君座上的人被刺反弹。 左右裴氏女已亡,各族中有的是年轻鲜活的姑娘,不过两年,皆是等得起的。 两年时光打马过,说长不长,要说短却也不算短,足够做很多事。 然李慕做得却皆是荒唐又混账的事。 初时,他为先皇后守丧,传高僧入昔王府超度,朝臣并未多言。只是因他自身亦通佛法,遂同僧人一道诵经。 第一轮七七四十九。 第二轮九九八十一。 再一轮,千秋万世一百零一。 三轮毕,已是大半年过去,李慕大部分时间都在齐王府里,鲜少回皇。 文武百官皆以为这厢结束会回来太极中,却不想李慕传了旨意,道先前不过守丧第一环,然第二环需闭关斋戒,方显诚心。 只将朝中政务一分为三,分予大司徒裴朝清,丞相杜如晦,太尉季兰苍。 政务三分,未容臣子多言,他便合了齐王府大门。 随三百高僧盘坐于樱桃树下,诵经文,敲木鱼,结阵法,要将隔世的故人唤回来。 时人从府外过,只听得木鱼声声,梵音阵阵。 初时,三五路人私下悄言,是羡伤之意。 先皇后得君如此厚,当不枉此生。 只是可怜,帝王上穷碧落下黄泉,生死两茫皆不见。 然而,从建武二年秋开始,随着关处兹再度犯境,西北边地接二连三传来战报,然天子却仍在闭关不问政事。 民间虽不知其里,朝臣却因朝上是战还是和吵得不可开,又因天子久不出府,皆又微言。 十二月里,大司徒裴朝清一脚踢开了齐王府大门,司徒印章,奉官帽,只言辞官隐退。 “不是主战的吗?你走了,谁挂帅?”李慕从樱桃树下起身,袍服玉革未佩,空阔拓,人影萧瑟。 只伸手抚过印章,还给裴朝清,忍不住掩口咳了两声。 一入冬,他的宿疾便发作。 “已经错了最好的战机,又是只能驱逐不能屠。”裴朝清看着对面人苍白面庞,转身扫过王府中皆是一派出世之物,面便依旧难看,“你到底在做什么?便是这般,阿昙也没法回来。你借守丧为名能避开选秀一时,避得过一世吗?” “罢了!”裴朝清长叹道,“为国祚与臣民,你立后纳妃吧。君王,总是要子嗣的。” “裴家儿女,从来明事理,亦不会拘泥情。” “你们,果真是亲兄妹。”李慕抬眸望裴朝清,“但,我会!” 冬夜空,又开始落雪。 裴朝清一时无语。 “准备准备西征吧。”李慕笑了笑,“朕候大司徒凯旋而归。” 建武三年暮,风雪退尽,光正好。 大司徒裴朝清奉皇命,领五万兵甲出京畿,西出关抗击兹。 主和的西北高门心境反复了几回。 初时是因为先皇后丧期已过,天子终于回了太极,他们可以名正言顺送人入阙,自然心喜和期盼。 却不想突逢战事吃紧,朝廷上下皆盯在西北线上,天子一句事有轻重缓急,便不轻不重地又一次避开此事。他们心下难免不虞。 而眼下裴氏再次领兵上战场,他们分析利弊,想着已经错失战绩,遂也不曾派出锐,按皇命去的兵甲皆一般尔尔。只一心盼着裴朝清战败,再送兵强将上去。 然而这一战,从出发到捷报传来,不过大半年时间。 裴朝清在关道上三战三捷,退兹. 建武四年二月,裴朝清已经领兵至库车道。大抵谁也不曾想到,原本一场守卫战,不过一年的时间,竟已经演化成攻伐战。 转眼间,攻守对换。 良机难得,自是应当一鼓作气。 天子在宣政殿议政,目光连在西北道诸门阀身上。 若再战,未保万无一失,需再推一批兵甲上去。否则,毕竟是千里征伐,怕是得鱼死网破方可收局。 兹同大郢,乃几代的宿敌。 今朝,以一国之司徒换一国君臣俱灭,自然是划算的。 然,这是不是李慕想看到的。 他要的是最好的结果。 半加议会,西北道打尽太极,言民生、言得失、言成败,偏不言主动出兵增援。 自然,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,裴朝清退兵回关内,两国皆大喜。 只是如此,局势便又回到最初时。 内有八部高门掣肘,外有兹随时犯境。 李慕将话尽数听下。 他本就是冷锐面相,登基前同臣子意见相左,还会出两分怒和冷意。如今已经没有多少情绪。 官员走时心中多有颤颤。 毕竟,君王喜怒无,远比盛怒可怕。 翌,李慕下了旨意,传西北道门阀各三千兵甲,增援大司徒。 西北道虽不愿主动出兵,然天子令下,尚且不敢不尊,却也还是打着折扣、言说各种理由。 最后原本预计的八门两万四千人,实际增援的不过一万人。 因这一万人前往,同李慕所要实在悬殊过大,朝臣纷纷晋言,要求撤兵关内。 然而这番天子却又不再见人,只言闭关悟道,为将士祈福。 朝臣多番要求觐见,皆被云麾使执天子剑拦在帝王寝殿外。 云麾使何人,乃大司徒之庄华。 她自是比任何人都担心远征的夫君,如此奉值于殿外,面也好看不了多少。再上接连拦了几波要闯殿面圣的人,心绪起伏中,只口不择言低淬了一声“君王无道”。 君王无道。 即便她话语再小,却到底为人听去。 出口落地,转眼无声的东西,又是从她口中处,自然谁也不会将她如何。 只是这四个字算是在往来的朝臣心上滚了一圈。 天子两次闭关,皆逢战事,皆是紧要时候。 如此不问苍生问鬼神,确实非明君之道。 君主不贤,幸得臣子有德。 京畿之中,执天子剑的云麾使不过一时牢,转眼便敛正了神,镇守阙,安定人心。 又四月,库车道传来捷报,兹国君御驾亲征,在库车道拉开阵势。然首战之中,未过半局,便被大司徒座下暗子取了首级。 至此,兹宗室降书递上,俯首称臣。 八月里,大司徒裴朝清去时五万兵甲,归来时十万锐,黑一片入长安城门,过朱雀长街,至承天门。 然而来接的,有丞相百官,有他的子女儿,却没有天子。 今岁格外冷些,一入秋,天子旧疾复发,便再不出。 只是这般盛况,亦不出来,实在让人齿寒。 群臣望着风尘仆仆归来的将军,有部分只蓦然叹息。 * “陛下尚不能下榻。”庄华近身同裴朝清悄言。 裴朝清颔首,与同僚见过,遂换马车急入内。 寝殿内,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和汤药味,榻上的人剧烈得咳着。 未几,便吐出一口血来。 医官施针喂药,半晌总算安定下来。 “二哥——”李慕睁开双眼,嗓音嘶哑乏力,只抬手退了侍者。 这一声“二哥”是随裴朝喊的。 年幼时,还不曾成婚,他便这样喊着。 裴朝清立在畔,一双红肿眼睛尽是翻涌的怒意和难言的痛惜。 好半晌,方深了口气,坐下身来,将他扶起坐靠在榻上。 李慕,不过比他裴朝清早回来半月。 当让西北道诸门出兵后,翌他便私服出行,率亲卫夜奔库车道,同大军汇合。 明杀与暗刺,一如十数年前首次与兹战般,直取敌军将领首级。 这近五年风云变幻,从朝局到边境,原不过他一场谋划。 他以守丧为由,避在齐王府中,远调早先潜入兹的僧武卒做内应,探地势,观兵甲,又挑动兹出兵,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布好局。 遂派裴朝清出征。 库车道上的僵持,亦在他谋算中,西北高门愿意出兵最好,不愿他便自己前往。 推演和预设了无数次无数种可能,暌违五年,他终于打破内忧外患的局势。CiJUMI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