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大理寺有诏狱,董裕就关押在了此处。 兰音儿早有准备,取来了两身大理寺狱吏的衣裳,与我换上,贴了假须。然后,走出国公府后门。那里,秦叔的仆人已经驾着马车等着,载着我们,一路来到大理寺后街。下车后,我跟着兰音儿一道七拐八绕,确定身后没有眼线,进了一条巷子里。 这里有一处小门,兰音儿门路地上前,推了推。那门无声地打开。 走进去,一个人已经等候在了那里,见到我们,没说话,只把门闩上,而后转身领着我们往里走。 无论在京城还是在洛,诏狱都是一个森严的去处。 洛的诏狱我虽不曾来过,但当那人引着我们走入一处昏暗的甬道时,我望着两侧的高墙,已然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森。 甬道的尽头,是一道门,进去之后,有阶梯直通地下。 照理说,这样的地方,无论何时都不会少了守卫。但此时,除了我们三人,谁也没见到。 这诏狱虽是地牢,但除了冷一些,并不肮脏恶臭。我仍戴着羃离,从纱帘后面看向那些铁门。诏狱不比别的监狱,需要皇帝下诏处置的案子,本就很少,故而这里的牢房也并不会有许多。这些铁门后面的牢房,一个个都是空的。 这不奇怪,子烨到洛来不过两年,为了巩固人心,他薄劳役,轻刑罚。能下到诏狱里来的人,董裕说不定是第一个。 大理寺少卿郑谟,就站在前方。 看到我来,他行了个礼:“拜见皇后。” 我颔首:“郑少卿不必多礼。” 这郑谟,并非出身杜行楷门下,而是当年子烨平定天下进京之后,耿清向他举荐的。此人颇有才干,子烨颇为赏识,于是迁往洛时,将他也带上了。 不过或许连子烨也没有料到,郑谟当年曾受过我父亲的恩惠。虽不算父亲的门客,但大理寺这边有什么事,他都会将消息告知秦叔。 此事,秦叔在离开洛之前才告诉我,说此人可靠,若有吩咐,可向他代。 我没有多客套,问道:“董裕如何了?” “救回来了。” 悬起的心落了下来,我说: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” “犯人以头撞柱,不过力道不足,虽头破血,昏厥过去,但并未伤及要害。也幸而狱卒发现及时,不曾失血过多而危及命。他自从进了诏狱,每发疯一般,见得人来,不是不做声就是破口大骂。臣等提审,他一字不答,只说要见太上皇。不过今早晨时,臣到狱里送粥,犯人说,若上皇不能来,他见一见皇后也无妨。” 我愣了愣。 “他要见我?” “正是。” “然后他就寻死了?” “正是。”郑谟道,“臣未敢隐瞒,即向皇后通报。” 我颔首,道:“他在何处?” “就在里面。”郑谟将身体让开,站到一旁。 诏狱也分等级,似董裕这般案情牵扯大的,关在最里面的石室里。 我走进去的时候,只见铁栅栏后面,他躺在一张木板上,身上盖着被子,头上着厚厚的布条。 他似乎瘦了许多,连那方面大耳也瘪了下去。没有了高冠华服的装饰,没有了众星拱月的排场,他如同打回原形一般,头发苍白凌,在角落蜷缩。 说实话,我见惯了他跋扈,却是头一次见他如此落魄,心中不是不快的。 郑谟送我进来之后,就和兰音儿无声地退了出去。 大约是听到了动静,董裕睁开了眼。 石室里点着油灯,足够让他看清我的眉目。 “是你。”他认出了我,咳了一声,低低道,“你果然来了。” 我没有说话。 他竟是笑了笑,摸了摸额头上的布条,颇有些慨得自言自语道:“果然还是寻死好使,你们都还舍不得我死,唯有如此才能见面。” 我不理会他的啰嗦,道:“你若无话,我就走了。” 说罢,我转身就要离开,董裕突然从上起来:“皇后留步!”只见他几步走到铁栅栏前,扑通跪下,伏拜在地:“求皇后救小人一命!” 第二百七十七章 诏狱(上) 说实话,董裕为什么见我,我心里是有些预的。此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,不惮作恶,但也最是惜身。 所以,他一定是求饶。 但他说的不是让我饶了他,而是让我救他。 这很有意思。 “救你?”我说,“凭什么?” “就凭皇后想复仇!”董裕道,“小人手上有赵王当年勾结北戎,以致全军覆没,先帝被俘的证据!” 心中被触了一下。 我看着他,道:“将你打入诏狱的是太上皇,为何却来求我?你将这些证据给太上皇,将功赎罪,岂非更好?” 董裕抬起头来。 额头上的布条着有些低,在了眉上,那双本就不大的眼睛显得愈发明。 他笑了笑,忽而道:“皇后莫非觉得,太上皇会为臣主持公道?” “你何意?” “皇后不若想一想,当年先帝被俘,真正得了好处的,是谁?”董裕道,“先帝若好好待在京中,天下不曾大,他齐王有什么机会逃离临淄,崛起一方?北戎将先帝和七皇子放回,迫他禅位,他从了。一旦先帝回到京城,他就只能回临淄继续做他的齐王。后来又出了何事?先帝在中途驾崩了,他摇身一变,成了太上皇,手中仍牢牢掌握实权!皇后好好想一想,天底下竟有这般巧合之事?” 我看着他,不为所动。 这套说辞,我并不陌生。 京城那边,为了与太上皇对抗,消解人心,是什么谣言都肯传一传的。朝野之中,但凡景璘的死忠,都深信不疑,认为一切都是太上皇的谋。 “这与赵王何干?”我说。 “赵王勾结北戎,太上皇早就知道了。”董裕的手抓在铁栅栏上,盯着我,“皇后觉得,他手中果真没有证据么?赵王能够平平安安苟活至今,难道没有太上皇的功劳?皇后看着好了,太上皇还要用赵王来灭掉圣上和太后,在这之前,他是不会动赵王的。不过皇后也切莫想着舒舒服服地等太上皇对赵王动手,赵王可不是那吃素的。他知道皇后不会饶了他,在这之前,他会先将皇后拉下去,就像当年打倒上官家一样。” 心头似被什么抓了一下。 “赵王再心如蛇蝎,也不过是京城那边的一介宗室,这里是洛,他如何打倒我?” “这里虽是洛,却并非太上皇一人的洛。”董裕道,“太上皇身边,有各种各样的人,他们助他登上皇位,也会为自己的利益前途而勾心斗角。别人不说,杜行楷留下的那些人,他们莫非和皇后是一条心么?” 我说:“你待如何?” 他没说话,望了望四周,突然拆了额头上的布条。 那伤口狰狞,我看着,不由皱眉。 董裕却不管,将其中一段撕断,递给我。 我看去,愣了愣。只见上面,已经用血迹写好了字。 “皇后不是想知道,上官恭那被烧毁的宅子里,究竟藏了什么?”董裕道,“那大火,只烧掉了我和他来往的信件。但更要紧的东西,我在皇后到洛之前就已经让人偷偷取走了。这上面写着的,就是那新的埋藏之处。” 我说:“上官恭难道不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东西?” “他不知道。”董裕道,“那箱子是铁所制,无钥匙打不开,他也不敢开。小人原本想着灯下黑,那上官恭是皇后的本家亲戚,皇后不会动他们。谁知他们竟是一家的蠢货,小人明明已经给了他们许多好处,却仍不知餍足,行事张扬。小人知道,他们早晚是要出事的,方才出此下策。” 这话说得理直气壮。 我没有碰那布条,只道:“钥匙呢?” 董裕有笑了笑:“皇后想要,便救我。” “我凭什么相信你?”我也冷笑一声,“我父亲当年说你的才能全在歪道上,他不曾看错你。你倒是告诉我,我为何不能出门去就将这布条给太上皇?” 董裕愣了愣,突然笑了起来。 也许是刚受了伤,他的笑声很难听,磔磔的,莫名森。 他长叹一口气,缓缓道:“我为赵王所用,为太上皇所用,呕心沥血,恶事做尽,极力讨好那上位之人。有朝一,他们觉得我碍事了,便一脚踢开,下场不过如此。”他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,“不过皇后也不必见到我人头落地便高兴!皇后与郑国公一样险,惹人厌恶。可你们都是一样的愚蠢!从前负你者,不是我董裕;将来杀你者,亦不是我董裕!你以为他今将我弃若敝履,明便不会同样待你么?” 说罢,董裕又大笑起来,比先前笑得更加大声,癫狂一般,倒在地上,收也收不住。 我知道再说无益,转身离开。 郑谟和兰音儿都侯在门口,见我出来,郑谟上前一礼。 我对他说:“我到这里来的事,上皇那边……” “皇后放心。”郑谟道,“除了臣和犯人,大理寺中不会有第三人知道皇后来过。” 我颔首,欠身一礼,道:“多谢郑少卿。” 说罢,我带着兰音儿离去。 马车的轮子碾在路上,声音嘈杂。 我却没有耽搁,问兰音儿:“可有写字的东西?” 兰音儿愣了愣,道:“别的没有,倒是随行的妆盒里,有一盒眉黛。” 我说:“取来。” 兰音儿随即在马车上翻了翻,将眉黛给我。 这盒子里配了画眉的小笔,我看了看,道:“你可带了帕子?” 兰音儿将她的帕子给我,我随即用小笔点了眉黛,将方才记住的那藏证物的地方写了下来。 心心念念的证据,已然就在眼前。 但我却在犹豫着,是不是要碰它。 这道理很简单,就算要用这些证据诛杀赵王,有两条路。 一是给子烨,一是给景璘。 看似可行,但这两条路,其实都前途未卜。 子烨若想杀赵王,那么证据到他的手上,他当然会杀;但若董裕言中,他暂且不想对赵王下手,那么证据再多,也会泥牛入海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cIjUmi.COM |